中央監管鐵拳頻出,調整後有利經濟結構健全
【經理人評論】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
- 市場趨勢分析
回顧7月份中國股市表現:7月中、上旬在中國成長型類股陸續公佈上半年財報表現預告,新能源及半導體相關行業整體表現優於預期帶動創業板指數上漲,然而隨後7/23中國中央宣布教育雙減、外送員權益改進政策,疊加的企業發展指導,引發了市場對監管政策是否無限上綱的擔憂,導致股市回檔,整月滬深300指數大跌7.90%,中小100指數下跌4.71%,創業板指數下跌1.06%,恆生指數大跌9.94%。
製造業動能持續放緩,關注下半年政策扶底效果:
中國官方7月份製造業PMI指數為50.4,較6月份下降0.5%,從細項來看,生產、新接訂單等數據,皆低於過去3年的歷史平均值;而近期出口數據雖然不錯,不過從新接出口訂單來看,已經呈現逐月下滑的趨勢。後續展望來說,歐美國家雖陸續解封,但是消費復甦主要是帶動服務業回升,對整體製造業是否有較大注浥,將持續觀察。而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已留意到下半年景氣週期將走入循環,穩健經濟政策是否出台及後續效果需持續關注。
人行降準,旨在降低中小微企業借貸成本:
中國人民銀行(又稱人行)已於上月9日宣布全面降準,在全球聚焦美聯儲何時收緊貨幣政策之際,率先拋出貨幣寬鬆舉措,逆Fed的決策或許是預知中國復甦動能的放緩,因降準除了可因應下半年將到期的MLF(中期借貸便利)外,也可降低中小微企業借貸成本,更著眼於消費與固定資產投資低於預期預作準備,超前佈署。
中央監管鐵拳頻出,調整後有利經濟結構健全:
教育雙減政策:主要是著眼於改善出生率,以期待目前的工程師紅利可以延續。之前雖然公佈了二胎政策,不過每年新生兒出生人數,從2016年的1,600萬後一路降低,而觀察中國人民的生活成本,以住房、教育及交通等佔較高比重,因此若欲提升生育率,就需要減少民眾負擔,因此冀望透過房地產、教育政策進行減負,期待藉此改善生育率。
互聯網反壟斷:中國從2020年11月就展開針對互聯網反壟斷的調查,並於2021年4月就針對阿里巴巴祭出182億的罰款;相對於歐美互聯網企業約有一半的營收來自海外,中國互聯網企業較集中於國內,短期衝擊較大,不過相較於歐美主管機關都須歷經長期談判來達成和解,中國政府則是快速做出判決,讓企業根據新的規範,快速調整商業模式。況且,互聯網監管在歐美已實施逾20年,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市場參與者能更公平的競爭,或是基於保護個人資訊等,中長期是有利產業發展的。
資金面及盤面目前觀察重點:
受到互聯網監管、教育雙減等政策不確定性影響,港股通南下資金7月大幅流出565億,滬深股通北上資金則是持續淨流入194億,不過代表中長期投資的配置型外資從去年10月以來,呈現首度淨流出,主要就是受到政策鐵拳連擊影響,所幸觀察7/26起逐日配置型外資的動作可以發現,已於7/28再度轉為淨流入,顯示出外資對於政策監管趨嚴的擔憂已經逐漸淡化。
展望後市,因為成長股相關的指數獲利成長力優於滬深300指數,預估成長板塊仍可持續領漲,不過考量到兩者的股價背離較大,短期漲幅相對弱後的消費類股存有估值修復的空間。產業方面,歐洲於7/14日公佈新的新能源政策,要求到2030年,發電能源中的40%需來自於再生能源;交通領域新增2035年達到零碳排的規範。加上將實施碳邊界稅,對於進口至歐洲的產品課徵碳稅,上述政策將有助於電新(動力電池及新能源)板塊中長期的獲利增長。
- 基金操作策略
基金最新總持股比重增加至92.5%。區域配置上中國A股及港股比重分別為82%及9.1%。其中A股板塊配置為:上證主板約30.8%、原深證主板約0.5%、原中小板約11.3%、創業板約27.7%、科創板約11.8%。前五大行業比重為:新能源相關佔34.8%、科技佔25.2%、醫藥佔14.9%、可選消費佔8.6%、必須消費佔4.2%。
後續操作策略方面,A股及港股配置維持在約80%:10%上下5%左右的比重。中國7月官方製造業PMI數據續降,顯示國內景氣在去年2季度開始復甦以來,持續在低基期效應不再之下呈現放緩,可從新出口訂單及生產項目窺知一二,保持趨勢觀察。7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提示,須做好跨週期的準備,保持政策彈性以力保下半年經濟穩健前行,產業發展政策則持續利好新能源汽車、高端製造等不脫科技自主的行業。盤勢表現看來,7月成長股續漲,其他類股回跌;成長與傳統藍籌股背離過大,短期成長股可能暫時休息,不過從近期年中報顯示的獲利成長持續性來看,成長股能見度仍較高。配置方面,持續看好電動車、光伏及醫藥等行業,新增受惠於物聯網及汽車智能化所帶動之半導體商機等相關行業。
- 投資優勢
- 企業盈利:減稅(增值稅)降費(社保費)的落實,降低企業成本與提升人民消費能量;中國景氣增長、海外市場復甦,宏觀經濟改善下,A股企業獲利增速有望延續反彈。
- 產業升級:十四五規劃主導經濟轉型,產業發展邁向提升人力資本、技術創新或改革制度去釋放企業活力,產業升級及自主可控政策為中國經濟長期的結構轉型。
- 資金動能海外機構法人透過滬深股通及QFII額度卡位;全球重要股票指數納入A股且逐步調高權重,加上內資透過公募基金間接入市,資金行情可以期待。
加入群益投信 LINE 官方帳號,獲得第一手市場資訊、優惠、最新理財講座資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