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休準備金如何抗通貨膨脹?借鏡諾貝爾獎金投資術,活到90歲也不怕
準備退休,千萬別忘了考慮通貨膨脹!主計總處最新公布今年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年增率3.38%,創下近10年新高,手上的錢變得越來越薄,對退休規劃也是隱憂。你知道嗎,若每年持續通膨2%,35年後,資產價值縮水一半。如果想要安穩退休,除了及早開始存錢外,該如何應對通貨膨脹?
退休準備,借鏡因通貨膨脹差點破產的諾貝爾基金
1900年,在諾貝爾獎成立的最初50年間,諾貝爾基金會按照諾貝爾的遺囑,將全部資金(3100萬瑞典克朗)用於銀行存款或債券等投資,投資收益普遍不是很高,只有2%-3%。
然而,面對嚴重的通貨膨脹與政府徵稅關係,到了1953年,諾貝爾基金會的資產已經流失了三分之二,讓基金會在破產邊緣。1950年代,基金會獲准投資股票與房地產,並透過資產配置,參與到股市牛市,基金規模愈來愈多,獎金愈發愈是源源不絕。截至2020年底,基金規模已成長到51.76億瑞典克朗。
現在的諾貝爾基金多元分散投資在股票、固定收益、房地產基金、避險基金等。

資料來源:諾貝爾基金會2020年度報告
諾貝爾投資術:面對通貨膨脹更要投資股票逆轉勝
如今我們正面臨通膨,鈔票變薄的年代,這對傳統僅靠領息的族群殺傷力頗大,利息不再足以應付被通膨吃掉的幅度,甚至已經開始侵蝕本金。
前面提到的例子,對於高資產理財貴賓就是很好的借鏡,諾貝爾基金會曾經以最保守的方式維持營運卻一度瀕臨破產,而後更重視風險性投資、資產配置、納入受惠通膨題材,所以逆轉勝規模一路成長。
想投資股票抗通貨膨脹,又擔心波動頻傳?
面對烏俄戰爭、升息循環、新冠疫情下,股市不會總是風平浪靜,但可以用優化的投資策略去佈局,我們可以先運用「平衡型基金」來及時介入市場,平衡型基金不僅具備股債分散配置的特性,當市況難以預測時,可以起到「攻守兼備」的關鍵作用︰
- 市場下跌時,波動振幅較小,有效抗跌,守護核心資產不受重傷
- 市場上漲時,不擔心資金放在銀行閒置,並隨市場走勢跟漲
市場波動加劇時,往往也是機會誕生之時,定期定額更能提升勝率。我們還可將「平衡型基金」當作基金池,從中定期分批投入更有衝勁的股票型基金。
以投資群益台股基金為例,分別採用「單筆:群益馬拉松基金」跟「母子基金:群益安家基金/群益馬拉松基金」回測數據,經過十年下來都給予投資人可觀的報酬率。

但差別在於用「母子基金投資」具備更強的抗波動表現,控制資金震盪的能力更勝於「單筆申購」,優化程度達二至三成,完美詮釋其「穩中求勝」的投資價值。

拉長近代歷史來看,我們處在持續通貨膨脹的時代。若總是以保守的方式投資,可能會像諾貝爾基金一樣一度面臨無以為繼,只要像諾貝爾基金透過資產配置,透過定期定額納入風險性資產(就像群益母子基金),活到90歲也不怕!
1000元開始存退休金,下方填寫資訊讓退休顧問協助您!